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的門口,大家可以看到屹立在那里的巨大的石雕牌坊,這個牌坊可以說是比較的精致好看,而且還透著一些些的古韻,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石雕牌坊的建筑特點了,這個特點是包含了許多的方面的,但是在大致上還是可以分為三類的,但是在三類當中其實分的并不是那么的分明,這三者之間是有著很好的聯(lián)系的。
福州三坊七巷一角
大家都知道,在古時候,人們很喜歡住在小巷子當中,或者說是胡同當中,但是在一個地點的大門口那是一定能夠看到一個聳立的石雕牌坊的,因為那是一個標志,一個標志著大家住的地方的地名,方便大家不會認錯地方,當然了,石雕牌坊的建筑特點就是來源于此了,大家在三坊七巷這個例子當中就能夠看得出來,這個牌坊里這是因為要標明這條街的重要性,但大家在游玩路過的時候,可以很方便的知道自己是在什么位置,不用老是尋找著路標。
三坊七巷南俊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xiàn)有古民居268幢?!叭黄呦铩钡靥幐V菔兄行?,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叭弧笔且洛\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而三坊中的“坊”,有牌坊之意,也有巷子的意思,這也是古代所建設的意義,很多時候人們將一個景區(qū)或者各種大街小巷,都采用這種坊最為一個入口標志性建筑物。那么我們就來大概了解下這三座石雕牌坊的由來。
衣錦坊,是位于南后街西,舊名為通潮巷,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wǎng)地區(qū),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而坊內(nèi)有人在外出做官,后來衣錦還鄉(xiāng)邊將其改名。這是一個四柱單開間,正面為閣樓,中隔天井。這個巷子是因為不斷有人出人頭地,得享錦衣玉食,而將其命名為衣錦坊,也是將一份榮宗耀祖的榮譽表現(xiàn)出來,這也是早期建立石雕牌坊的最為重要的意義。
衣錦坊
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相傳這個名字在宋時期就有了,此巷最初為“儒林”是國家以為最高學府的重要官員居住,叫鄭穆。在清代名將福建提督,臺灣總兵甘國寶也是居住在此,等等不止這些人居住過,可以說居住過很多名人,也因此這條坊就因歷代文儒輩出而聞名。
文儒坊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歷史上,光祿坊內(nèi)有一座法詳院,俗稱“閩山保福寺”,當時有一位曾任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到此吟詩游覽,僧人就刻了“光祿吟臺”四字于石上。為了感謝僧人,他吟了一首詩:“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臺,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惫獾摲坏拿志蛷拇硕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