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的時間,從下單到安裝完工,好評如潮的背后有幾十個工人辛苦付出的汗水。從福建惠安,跨過大海,將一塊塊石頭運至臺灣,這是一個經(jīng)歷過大風大浪的石雕牌樓。首次與客人接觸,是因為工廠早前在臺北已經(jīng)做好的一套奉天宮牌樓,客人非常喜歡,因此找到我廠幾乎復制了一套山門牌坊。所以這套牌樓幾乎沒有什么設計環(huán)節(jié)在其中,只是對于一些雕刻內容圖案進行了微調,而價格方面因為已經(jīng)有做了一套,所以也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反復核算價格。
可以說,這套石雕牌樓的前期溝通過程是相當順利的,但也就是在溝通這么清楚的情況下,整套牌坊的制作還是花費了近半年時間。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人和人之間是這樣,但是石雕牌坊不是,哪怕是第五套,第十套也不能掉以輕心。制作過程中的一個錯誤就是致命的。另外的話,既是按照已有的一套進行制作,那么事后客戶肯定會與先前的參考牌坊進行對比,一旦稍微放松點,客人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工廠在偷工減料。這套牌坊只用了兩種不同的石材搭配完成,一種是羅源青石,另一種則是福建泉州的花崗巖白石(606#)。
淡淡的紅色與青石搭配,顯得格外的淡雅、樸素。牌坊的整體框架采用的是泉州白石加工,即立柱、基座、橫梁、瓦蓋等,其他地方均采用青石制作,包括浮雕、獅子、龍柱、斗拱、圓雕龍鳳等。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雕刻復雜的部件采用的是青石,而異型部分和立柱則用的是泉州白,這是因為青石更疏松,顏色更深,可以清晰地將雕刻圖案展示出來;而泉州白更硬,顏色更淺,雕刻圖案的難度稍微大一點,因此這樣搭配,既可以將整個石雕牌樓的層次感凸顯出來,在加工和石材成本上也節(jié)省還不少,可以說是在保證效果的基礎之上,做到性價比最大化,這也是客戶看到第一眼類似這座的牌坊之后而毫不猶豫地、跨月汪洋大海的找到我們合作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