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在佛教中主要指有情眾生因各自所行之業(yè)而感得的殊勝果報。佛教中有四位護法天神石雕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就是四大天王。何為天王?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天子,即一方之主。四大天王,就是四大天之主。佛教中常說到的二十四諸天分別是:大梵天、帝釋天、 四天王天、金剛密跡天、大自在天、散脂大將天、大辯才天、大功德天、韋馱天神天、堅牢地神天、菩提樹神天、鬼子母天、摩利支天、日宮天子天、月宮天子天、娑竭龍王天、閻摩羅王天、緊那羅天、紫微大帝天、東岳大帝天、雷神天。
石雕四大天王
大梵天:梵是清凈的意思,梵天是古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其余二者是毗濕奴、濕婆。梵天石雕像有多重造法。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后,有時是釋迦的右脅侍,手持白拂塵。他是色界初禪天之主,稱“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為一面雙臂,手持蓮花、拂塵,也有三面雙臂像。四臂像則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蓮花、澡瓶、拂塵(或鉾)等,還有一手作施無畏印。梵天形像被漢化后,多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蓮花。在水陸畫中大梵天王是典型的雍容華貴的中土帝王模樣,身后有輔臣簇擁。
大梵天雕像
四天王天:四大天王住在佛教須彌山腰的犍陀羅山,分別守護東南西北四方天下。四大天王的雕像形象通常收身穿甲胄,腳踩妖魔,手持法器,且不同的天王像,其身體的顏色也不同。四大天王石雕像的加工制作,相比普通佛神雕像來說復雜許多。
四大金剛石雕像
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在印度教神話中的原型即是濕婆,是毀滅之神,又是苦行與舞蹈之神。在佛教中,他是護世八方天和十二天之一,守護在東北方。如果采用花崗巖石進行雕像的話,據(jù)《十二天供儀軌》講,面上有三眼,二牙上出,忿怒相,身淺青肉色,左手持劫波杯,右手持三戟劍,身上以髑髏為瓔珞,頭冠中有二仰月,騎在牛上,邊上有二天女持花隨侍。
散脂大將天:散脂大將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八大藥叉將之一。散脂大將石雕像為金剛神將模樣,手持鐵鉾(矛)。在水陸畫中,散脂大將為一副威風凜凜的武將模樣。
大辯才天:這是一位主管智慧福德的天神,大辯才天的石雕造像有兩種:一種是八臂像,八手分別持弓、箭、刀、槊、斧、杵、輪和羂索;一種是二臂像,兩臂作彈琵琶狀。
大功德天:是從梵語音譯過來的,有大吉祥、大功德之意,因此也被稱之為吉祥天女。在中國寺廟中,吉祥天女形象端莊美麗,后妃裝束,花崗巖石雕像一般為兩只手(或四只手),一手持蓮花,一手灑金錢,有兩只白象伴護,這是吉祥的象征。其座下除蓮花外,還有金翅鳥和貓頭鷹。
韋陀天神天石雕像
堅牢地神天:職責是保護土地及地上的一切植物。在中國寺廟中,戶外花崗巖石雕造像為一女神形像,左手持盛滿鮮花的缽或谷穗,所以又為大地神女
菩提樹神天:守護菩提樹的天神 因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佛,菩提樹因此成了佛教的圣樹。在中國寺院中,菩提樹神的雕塑造型一般為手持帶葉樹枝的中國古裝妃子像。
鬼子母天:也被稱為歡喜母、愛子母,是佛教的護法天神。據(jù)佛經記載,是美麗的天女形,身穿天繒寶衣,頭戴天冠,耳掛耳珰,白螺為釧,身邊有一童兒伴隨。
摩利支天圖片
日宮天子天:源于古印度神話中的太陽神蘇利耶,佛經中稱其為觀音菩薩之變化身。日宮天子的石雕造像,左右手各拿一枝蓮花,乘四馬大車;也有的手捧日輪,騎三至八匹馬(一般五匹馬),在水陸道場所用的水陸畫中,日宮天子為頭戴冕旒,雙手捧圭的男性帝王形象。
月宮天子天:月天子據(jù)說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月天子的形象常見為男性,手持之杖,上有半月形,乘坐三鵝拉的車。和日天子相對應的,二者的石雕像一般都是同時出現(xiàn)的,日月不相離。
娑竭龍王天圖片
閻摩羅王天:沒錯,這就是我們所常聽到的閻羅王、閻王爺。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管理陰間之王,后被佛教文化吸收,佛教傳入中國又被漢化。閻王形象多作濃眉巨眼虬髯王者像,通常采用花崗巖石加工制作而成。在閻王身后常跟著幾個中國籍的判官牛頭、馬面之類,手持毛筆,中式帳簿,勾魂牌,鋸齒大砍刀等中國式道具。
24諸天菩薩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