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2023
常見的寺廟石雕觀音神像有花崗巖石雕觀音、青石石雕觀音、漢白玉石雕觀音等。福建是花崗巖的盛產地,福建石雕廠在加工石雕觀音時常用的石材有芝麻白、芝麻灰和青石等。花崗巖石雕觀音不僅外觀色澤清麗,而且能屹立風雨中千百年不變。
菩薩石雕像
縱觀全身,整體高5米,底部為雙層臺階座,皆為正方體結構,依次堆疊而上,最下方底部石塊高約30公分,長約100公分,上層正方體石塊高約15公分,寬約80公分。底座石料為福建G603石料加工而成,在上層石塊的正前方,用紅底金字刻寫五個鎏金繁體字:“惠安萬安園 ”。方形疊層底座造型簡單,款式單一,對應中國建筑造型傳統(tǒng)講究“天圓地方”的方形造型。
石雕菩薩蓮花座
方形底座之上,為圓形的蓮花底座,蓮花座分為上下兩層,但是在葉片的設計上,為雙層結構,這一特點和諸多的蓮花形狀有異,展示這款蓮花座的特別構造藝術。下層的蓮花座,也稱為下蓮臺,最明顯的特點是葉尖朝下,雙層頁面尖端翹起,展示出蓮花花葉翹美之姿,下蓮臺高度為45公分,頂部直徑約為45公分,下方直徑約為80公分。上蓮臺高度約為35公分,蓮臺頂部直徑約為70公分,微微小于下蓮臺。
石雕蓮花臺雕刻
蓮臺層層密致,結構復雜,雕刻精細,造型優(yōu)美,把蓮花的內斂和張揚的細節(jié)表達得淋漓盡致,涓涓細刻之下,如詩如畫,在造型方面,花瓣中間的三角錐形棱角呈尖銳狀,葉片的半圓形弧度,以及下蓮花的拋物線弧度,形成了直線和弧線的立體藝術構造。
菩薩石雕立像
蓮花座之上,為觀音大士造像,映入眼簾的是觀音菩薩的赤足,在佛衣之下,菩薩赤足而立,十只腳趾依次排開,肥厚的腳掌給人一種別樣的富足感。腳跟和后腳掌沒于佛衣之中。
石雕菩薩身軀雕刻
腳掌之上為身體,在菩薩身軀部分,線條細膩而柔美,和下方的腳掌的肥厚狀成強烈的視覺差,佛像亭亭玉立,身姿妙曼,身著素色佛衣,在佛像的腰下有綢帶兩排,紋路清晰,褶皺分明,仿佛觀音菩薩翩翩起舞,楚腰纖細,好一幅女性菩薩之美景。
石雕菩薩佛衣雕刻
身體部分,細節(jié)雕刻技藝精湛,佛衣貼身,肌肉輪廓與服飾的線條糅合而獨立,在光線照射之下,明暗效果讓整個佛像立體而優(yōu)雅,聘婷秀雅,娥娜翩躚,美不勝收。
石雕菩薩神態(tài)雕刻
佛像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其上半身的雕刻,這座佛像上半身風韻典雅,神圣而莊重。菩薩頭戴發(fā)冠,發(fā)冠前部,雕刻阿彌陀佛雕像,其緣由是觀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侍協(xié)菩薩,作為阿彌陀佛的侍協(xié)菩薩,首尊阿彌陀佛。發(fā)冠之下為束啟發(fā),天眼,眉眼,翹鼻以及嘴巴。在眉眼部分,菩薩雙眼微閉,為感受世間不平不公之狀。
石雕觀音菩薩
菩薩左右扶瓶,右手持綢帶結。左手部分好理解,凈瓶為救苦難,扶正凈瓶,則表匡扶正義,綢帶結為心結,劫難之意,表觀音可以助人渡其災劫之意。
石雕菩薩形象
石雕菩薩的背后也有很多值得觀賞的地方,在肩部和綢帶處,佛像已經出現了黑色的斑跡,微微向前的身軀,如同游子送行之時,母親依依不舍之狀,欲留欲舍,慈祥的佛像形象在此時盡顯。
石雕菩薩衣袖
最后,我們要回歸主題:什么是好的佛像?在不經意之間,在短暫的彌留之中,尋求到一些對于藝術,對于人生的感悟,在見到此佛像之前,我很難理解為什么人們會拜佛呢?佛又是何物?佛像見多了以后,這種想法更甚。如果我們能認真的靜下心,欣賞一座佛像,不要走馬觀花,視而不見,從結構,造型,細節(jié),雕刻紋路,線條,面容,側邊,背面,手型手勢等等地方,我們會發(fā)現原來石雕觀音是如此之美。
石雕觀音佛衣
或許她們不完美,或許她們不是心中的那個她,或許他們不是心中的那座神明,但是那又如何,信仰不等于拋棄其他的藝術美感,信仰不代表一味的逃避,信仰也不代表我們冷漠的對待自己的人生。人生有愛,在我們欣賞菩薩一顰一笑間,你會發(fā)現,世界也如此簡單,一悲一喜,一哭一樂,就是世界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