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早的藝術從石雕開始,在蠻荒的原始社會,人們通過搬運石塊,壘砌房屋,通過打磨石塊,尋求武器和制作生活容器。最早的人類就是這樣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石雕藝術。
石雕的歷史甚至早于人類歷史,在崇山峻嶺中,湍流的山泉溪水邊,都可以發(fā)現(xiàn)天然去雕飾的石頭,雖然這些作品并非人類加工,但是天地萬物的變化萬千,就是一種雕刻的手法,只是這種手法比較慢,并且形成的形狀大多對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所以石雕其實就是賦予石頭意義的過程。而石雕的定義,筆者認為,天地間融入意義的石雕作品。有了這樣的解釋,就可以很全面的理解石雕的各種不同模樣以及石雕的各種形態(tài)與造型了。
石器時代的石雕
石器時代分為就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距今一萬多年前,就有人在石巖壁上雕刻動物和文字,并且在漂亮的石頭上面穿孔,用樹皮披在脖子上,為人類最早的項鏈雛形,這是石雕技藝的重大突破,特別是鉆孔,研磨技藝的出現(xiàn),為后世人類的雕刻發(fā)展有著里程碑式的進步。新石器時代距今七千年左右,這個時期人們制作出了石磨盤、石碗、石棒,以及石矛,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出現(xiàn)讓石雕的發(fā)展非常迅速,到了石器時代中后期,石碗甚至會隨著人們下葬,表示這個時期,石雕藝術對于靜物的塑形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
新舊時期石雕藝術工藝主要為線雕工藝和圓雕工藝,線雕刻圖案,人像,圓雕制作生產和生活工具。這個時期沒有金屬工具,作品大多簡陋而抽象,時至現(xiàn)在,現(xiàn)存石器數(shù)量稀少,皆為小型石雕作品。
夏商周時期的石雕
陜西的石峁遺址是中國研究夏朝石雕藝術的重要依據(jù),此處發(fā)現(xiàn)了石雕人面像以及石砌的城墻,和數(shù)量極大的玉雕作品,表示當時以玉雕為主,石雕開始用于建造城墻,并且開始出現(xiàn)人面雕刻。夏朝遺留下來的石雕數(shù)量稀少,很難評斷當時雕刻工藝與藝術成就。
商朝時期開始,石雕正式走向建筑,在宮殿,府邸,石雕成為必須品,在造型設計方面,半獸人,人像,動物為雕刻主流對象,特別是動物,以虎,牛,鸕鶿、蟬、熊、鴨等藝術品,至今依然可以看到。這個時期的石雕藝術逐漸在圓雕上融入線雕工藝,這兩種工藝結合,讓作品更加逼真,并且紋路也開始豐富起來。隨著《山海經》的文化傳播開來,在商朝末期,抽象的神獸成為主流,并且建筑中大多用到,動物往往與人結合,比如窮奇、嬴魚、天狗、畢方等石雕被加工出來。
周代的石雕以武器為主,特別是璧、環(huán)、璜、圭、璋、琮以及戈、斧、戚、刀之類的仿兵器,成為標志身份的儀仗用品等,這種石雕兵刃為禮儀的習俗一直沿用到秦,周代的石雕多繼承商代,并無突破,依舊是以玉雕為主,石雕為輔。
夏商周三代的石雕現(xiàn)存不多,這些作品受限于當時石雕工藝的簡陋,工藝簡單而粗糙,造型單一,用途并未完全開發(fā)。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石雕
春秋時期的石雕被廣泛用于加工印璽,著名的和氏璧就是當時經典的石雕作品。除此之外,石俑,石獸,石器等漸漸發(fā)展成熟,浮雕和線雕的工藝開始緊密的結合。這一工藝的進步對后世中國石雕有著里程碑的紀念意義。
秦漢時期的石雕
秦代時期石雕有了重大的改變,可以分為三個方面說:第一:大型石雕開始出現(xiàn),這樣石雕工藝的出現(xiàn)直接帶動了石雕進入宮殿和亭臺樓閣,這個時期,大型的石柱,石墻成為一大亮點。第二:石雕和墓文化開始融合,當時就有石碑,石棺,石人等殯葬用品。第三:秦代的石雕受秦人性格的影響,如同西北漢字,剛硬而粗獷,不修邊幅。
漢代是中國經歷最久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石雕藝術大肆發(fā)展,朝著多樣化,美觀化方向發(fā)展,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這個時期的雕刻品類從簡單的裝飾和石雕藝術豐富成了園林,陵園,畫像,工藝品,石刻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模式。特別是這個時期,佛教文化的進入,佛塔,佛像,佛繪畫以及佛飾品開始出現(xiàn)。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時期,名不聊生,這個時期,幾乎全國沒有樂土,特別是常年戰(zhàn)亂,漢朝時期的人口到三國后期已經十不存一,石雕藝術在這個時期幾乎停滯不前,這個時期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價值的石雕工藝和技術的進步,遺存的多為墓地。
到了兩晉時期,佛教開始凸顯強大的為例,石雕借助佛教迅速起勢,先后在全國各地建造了多座皇家寺廟,用于翻譯經文,比如北京譚拓寺,就是這個時期建造的。兩晉時期,社會處于休養(yǎng)生息階段,但社會動蕩依然嚴重,百姓苦于生計,對于藝術的追求,只有皇家才有涉及。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石雕藝術發(fā)展的一大巔峰時期,這一發(fā)展絕大部分功勞依托于佛教的發(fā)展,首先在石窟文化的開鑿方面,這個時期大力發(fā)展,比如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礦,四川麥積山石窟等等,都是這一時期開建,這些石窟把中國的石雕藝術和佛文化完全結合在了一起,所以研究中國的石雕文化,一定與佛文化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除了佛文化,在這個時期,因為南北長期割據(jù)一方,墓文化開始出現(xiàn)差異,特別是在南方,墓附近的石雕以石雕豬為主流,而北方,則多石雕羊和石雕馬。中國的石雕藝術在這一時期也并非順風順水,南北朝時期分別經歷兩次滅佛行動,雖然后期迅速恢復,但是很多文化在一毀一修中,已經失去了本身的顏色。
隋唐時期的石雕
隋朝時期,歷二世而亡,是中國極為短暫的王朝,但是這個王朝歷經開皇盛世,而后直接三征高麗跌入深淵。這個時期的石雕藝術發(fā)展的進度體現(xiàn)的并不明顯。
唐朝時期卻不同,初唐時期的石雕文化發(fā)展并不好,歷經太宗,高宗,武則天,唐明皇等幾任帝王以后,國富民安,石雕技藝迅速發(fā)展,首先,在佛像雕刻方面,唐朝時期的佛像一改西域人像面容,開始采用中國人面容為佛像,這是國強的表現(xiàn)。其次,石雕工藝也得到大力的發(fā)展,這個時期,鋼鐵開始大量的被應用在雕刻上,加工石雕的時候,石匠有了更好的工具。第三,在陵墓方面,乾陵為武則天和高宗的合葬墓,規(guī)格和制式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古跡無論在姿勢,造型和設計方面,都已經有了很高的水準,并且雕刻工藝極為精湛。最后,這個時期的石雕開始用于石牌坊,并且石水槽,石水缽,石茶海等藝術慢慢普及開來。
宋元時期的石雕
因為元代的統(tǒng)治年限短,很多石雕藝術繼承與宋代石雕。而宋代石雕在漫漫石雕歷史長河中扮演者極為重要的角色。宋代是中國經濟最發(fā)達的時期,這個時期,商業(yè)的發(fā)達帶動手工藝發(fā)達起來,北宋年間,百姓安居樂業(yè),閑暇之余,在有山石的地方,逐漸有村落形成石雕加工區(qū)。這樣有規(guī)模的發(fā)展有諸多的好處:
首先,商業(yè)的發(fā)達帶動文化的交流,很多文化有共通性,在這樣良性的市場環(huán)境下,逐漸形成了一種早期作坊形式的加工模式,這樣有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協(xié)作方式,直接帶動了石雕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批量化生成的小工藝品石雕,出現(xiàn)了蓬勃發(fā)展的形式。
其次,經濟發(fā)達帶動社會文明進步,宋代的文人墨客眾多,他們喜歡寄情于景,而景物大多是亭臺樓閣,廊橋水榭,這些地方大多需要借助石雕作品來完成,故而逐漸加大了這些地方石雕的投入,宋朝石亭在現(xiàn)代依然有保留數(shù)座。
再次,在墓的構建方面,人們也逐漸從簡單的石碑刻字中脫離出來,漸漸在石碑上面雕刻花紋,通過包邊花紋,讓整個作品看起來更加豐富。在附近的石雕選取上,石獅子開始出現(xiàn)在墓地,龍紋,蟒紋,玄武紋,龜馱碑等石雕也逐漸被擺放于此。
最后,宋朝為儒家為尊的時期,所以很多儒家寺廟得以興建,譬如孔子廟,文廟,魁星廟,文曲星廟等等得以興建,設計和佛教寺廟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供奉主神改了。
宋朝的石雕樣式開始變得復雜,造型也開始因為人們對美學要求變高,成為了需要突破的地方,這一時期,經濟也帶動了科技的發(fā)展,很多鐵器堅硬無比,人們通過這樣的鐵器加工出來的石雕自然也更加節(jié)省力氣。
元朝的石雕與宋朝的石雕大致一般,但是因為畢竟蒙古屬于少數(shù)民族,在美感欣賞和信仰方面和中國本土的佛教與道教有所差異,隨著密宗在唐武帝滅佛行動中的遺失,很多佛像雖保留原貌,但是已經開始出現(xiàn)了諸多的變數(shù),在元朝更甚,這個時期的佛像,有藏傳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佛教的佛像,兩種佛像有靠攏的趨勢。元大都的建造,大量的采用石料,這是中國僅次于故宮的一座宏偉建筑,這也是元代石雕建筑藝術的核心部分。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朝代,但是清隨明制,滿清入關以后,在穩(wěn)定政局以后,一直致力于天下太平,在乾隆時期,終于實現(xiàn)了滿漢一家的宏愿,并且在宮殿方面,清朝沿用了明代的紫禁城,兩朝古都,雖興衰更替,但是對于石雕藝術,這兩個朝代都沒有太多的改變。
明朝的石雕文化要從朱元璋的子承父業(yè)開始說起,明朝的這個政策讓石匠的后人只能為石匠,單一的人生路線讓石雕的傳承很快就蔓延開來,畢竟一個人如果生三個兒子九個孫子,那么這九個孫子全部都是石匠,自然讓石雕產業(yè)快速的發(fā)展起來。
明朝土地兼并嚴重,到了后期,普通百姓租賃的田地并不能養(yǎng)家糊口,石匠雖然累,但是常年為達官貴人建造陽宅與陰宅,有一門好手藝,不至于挨餓,于是,很多人開始長期從事石匠,讓很多石雕技藝得以一代代傳承下來。
這個時期的石雕技藝發(fā)展迅速,工藝精湛,造型美觀,在全手工的加工模式下,很多材料的雕刻已經接近現(xiàn)代的加工水平了,比如漢白玉,青田石,玉石等。在雕刻的作品方面,有著前人的鋪墊,石獅子,石象,石麒麟,石貔貅等碑廣泛的擺放在大門口。
清朝的石雕分為乾隆之前于乾隆之后,滿漢一統(tǒng)對于石雕文化的影響非常巨大,特別是乾隆之前的石雕,雖然民間依然有石雕加工,但皇家的石雕卻多以北方雕刻風格為主,特別是河北、東北等地的雕刻師,在那段時間風光無限。但是到乾隆之后,南北雕刻風格皆被接受。
中國石雕經歷了太多,再多的話語也詮釋不了,但是根據(jù)簡單的石雕衍變過程,讓大家了解石雕藝術一步步發(fā)展成今天這樣的作品,實屬不易,有歷史原因,也有文化原因,更重要的是,有了無數(shù)勤勞的中國人和他們勤勞的雙手,才能讓我們能看到無數(shù)經典的石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