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再佛經(jīng)中是大智慧,大覺悟的代表性人物類型,實際上,菩薩的種類有很多,如果從廣義來說,通常在佛經(jīng)中所說的菩薩,都是指階位,只有十二個階位是圣人,那就是從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妙覺。其實,妙覺菩薩就是佛,等覺菩薩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其實菩薩就是佛的一種,只是人們?yōu)榱藚^(qū)分等覺和妙覺兩種不同的階位,而我們常說的就是的菩薩就是指妙覺以下的一些菩薩階位,總的來說又十一個階位都可以成為菩薩,羅漢實際上從廣義的說法來說也是一種菩薩,金剛也是,力士也是,都是比較低端的菩薩種類。
中國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等,便是等覺位的大菩薩。然后綠度母菩薩是十地菩薩,然后羅漢是更低階的菩薩。
大乘經(jīng)典特別稱道文殊師利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世音的大悲、地藏王的大愿,所以這四大菩薩特別受到教徒的崇敬。也是石雕菩薩種類中具有非常鮮明特點,非常具體的形態(tài)刻畫的菩薩形態(tài)造像,這些菩薩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很多人都去寺廟中祭拜佛像,除了希望用誠意去感動這些佛像,給自己帶來好運的同時,實際上還有一些對于未來生活的期望,以及對家庭,個人成就的一種追求,但是不論是那一種,都是人們對于未來生活的一種期盼,很少有額度,損人利己的思想可以得到佛像的支持,所以久而久之,面對佛像,人們把善的這一面展示的淋漓盡致。
石雕菩薩就是盡量展示人善良的一面的照妖鏡,再菩薩面前,人們可以在內(nèi)心中懺悔,再內(nèi)心中希望得到菩薩的原諒,另一個方面,善良的人會更加的寄托這種博大的場景中,慢慢的去感悟和體驗一些東西,從而再內(nèi)心中得到更多的情緒釋放的過程。
所以石雕菩薩有兩種用途,第一,勸人向善,第二:保人平安,至于大智慧,大覺大悟,這只是一種人們內(nèi)心的一種心靈寄托,實際上更多體現(xiàn)在精神意義方面,而對于本身的人的行為來說,就是我們前面所敘述的。
勸人向善是一種面對自身知道過錯,讓人們對自己的罪孽有所了解,然后用神佛去壓制他,用這種精神攻擊他們的精神和良知,最終獲得佛的原諒,從而向善,這是一種回頭是岸的佛法理想。保人平安是人們心中覺得他們可以保護我們,所以讓人們可以更加心安,更加勇敢,也更加的能夠從容面對眼前的困難,實際上是一種心理上的幫助。